藏刊网,职称文章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投稿咨询

投稿在线咨询

专著咨询

合著&独著&编委

编辑在线咨询

专利咨询

专利申请&转让

编辑在线咨询

软著版权

软著版权

编辑在线咨询

在线沟通

论文&专著&专利

编辑在线咨询

微信聊

微信扫一扫

首页 > 医学论文 > > 中医学中取象思维的生命过程解读
中医学中取象思维的生命过程解读
>2022-12-03 09:00:00


在古代,中国先民通过实践经验对认识生命、追求健康以及诊断疾病有着独特的生命符号学致思路向。中医学正是立足于人体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生命符号学基础之上,在“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应”的整体证悟和关系系统理念指向下,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进行诊断活动的。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取象思维是中医认识生命的逻辑原点,同时也贯穿于诊断疾病的过程中。

1、直观取象的生命意蕴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中医通过取象思维来认知宇宙生命和人体的相互关系,对人体及其特性进行了高度认识与把握。中医取象思维便是对生命存在的真实反映———基于一定经验累积的感悟、描述,通过直观把握和认知过程,而形成了对存在物\\(如自然界、人体\\)高度概括的概念和属性具有一定意义的“符号”,如“气”、“阴阳”、“五行”、“藏象”、“五运六气”等。医家试图利用这些概念和属性来揭示人体的存在本质,形成了中医学的取象思维模式。

1.1取象思维以生命符号形式为内容

中国古代先民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感悟最多主要表现为宇宙被赋予生生不息的“德化”过程以及互为作用的生命网络关系。中医学通过“德”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不仅将“德”在自然界的力量叫“德化”,认为人是大自然的恩赐,即“天之在我者德也”\\(《灵枢·本神》\\),而且认为天地万物皆是“德化者气之祥”\\(《素问·气交变大论》\\)的表现形式。实质上,中医学的“德化”有着广泛的生命“符号学”意蕴。《周易·系辞上》把宇宙生命进程描述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系统;道家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的宇宙动变符号系统;中医学是以“气”“阴阳”“五行”“藏象”“五运六气”等概念来描述人体\\(小宇宙\\)生命活动,并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中医学把生命的本质看成“气”,“气”不仅蕴含着宇宙的生命质性存在,而且表征着生生不息、变化不已的流动过程,以及生命之间交换的介质,这也是宇宙生命存在的“象”。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象”是无不体现着人的有意识活动对于变化不已的宇宙存在\\(包括人体\\)的拟取,表现为亲身体证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摹本过程。

“阴阳”是气进一步被认识的“象”,如提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是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说明人体以及脏腑间的表里相合的“符号”关系。与之相匹配的是,“五行”的符号系统也有着同样的辩证性,其中五行的反馈自调机制被视作维持一般整体平衡的功能结构模型,即所谓“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素问·脏气法时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五脏有“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素问·五脏生成》\\)的制约符号关系。五脏这种相成制约关系,是医者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对机体生命现象进行取象思维的结果。因此,阴阳五行的辩证思维是认识包括人体在内的宇宙生命的关键所在。这种取象过程是取象思维的前提,内涵着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

从生命过程论的角度看,取象思维是对存在物\\(“气”的表现形式\\)的模仿、比附,不是僵化的,而是蕴含着变动不居的生命符号体系,如中医学强调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人有五脏化五气”等,即承载和表达着人的生命及其与自然的关系系统。中医学对“象”的感悟是以“象”的形式来认识宇宙蕴含的“生生之道”和生命过程。此“象”包含着天象、地象、人象以及万物之象,是以生命信息显现于外而探究存在物及其必然联系为旨意的。因而中医取象思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符号系统。卡西尔曾说:“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进展多少,物理实在似乎也就相应地退却多少。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中医取象思维是集生理学、心理学、解释学等于一体的多学科荟萃,体现为以符号形式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生命意义的表达方式,旨在揭示出人们观察生命现象的理论升华。

1.2取象思维以取象比类为主要方法

虽然说万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规定性,然而不乏有着相类似的比附特点,因而人们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能的,且在此基础上把握可比事物的质性也是可能的,这种把握往往是以“符号学”的形式来显现的。中医学正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经验直观、整体联系的理论符号学系统,核心在于取象比类,旨在能够按照和谐、有序、平衡、简单、循环或对称的组合原则构成一定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复杂性的人体存在\\(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有着基于生命贯通之上的解释路径。

中医取象比类,就是择取自然之物象与人体生理和精神变化动象进行类比、比附,属于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之一。它注重在宇宙整体观的指导下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的协调统一的和谐关系。中医符号学演绎着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来解读人体生命之道,表征着人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增加这相互联系作用的宝库中被直觉到的类比对应物的数目”。这些“类比对应物的数目”是实质存在的,既有时空概念,又有精神观念,是对人的身体与精神合一的揭示。这是一种“实在的关系”,人们能够通过发挥意识能动性来发现、反映和唤醒这些关系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使其成为“可察知的关系”;进而人们通过揭示人体存在的关联性和规律性,反映和把握人体复杂性系统的统一与协调。

中医正是借助于阴阳、五行、正邪、虚实等“约定”性的符号,来由象及理地反映人体生命运动状况,并进行健康保健和临床诊疗等活动。

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等符号学系统地解释人体内外关系,通过辨别析物,即利用阴阳五行等符号的组合变换,得以将自然、人体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梳理清晰,以最简洁的符号系统认识、解释和模拟千变万化的人体和宇宙自然及其之间的关系。在观物类比的基础上,中医学通过由象达意的思维方式确立了以表知里与司外揣内的分析方法,从而把握人体有机体作为整体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生理病理信息,建立了与宇宙模型同构的“形上”人体模型,使中医学藏象理论体系具备了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征。纵观中医学发展史,中医取象思维无不体现了历代医家是以自然为摹本,从人的生理现象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来把握人体,形成了一种把表面类似而实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和比附的思维模式。这种取象思维模式虽然形式上较为简约、抽象,甚至较为粗糙,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达意内涵相当丰富———表现为每一次的解读\\(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而且的确能够合理地反映出人的生理病理发生学的整体、全面现象,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取象思维的生命过程解读

在中医学中,取象思维对生命感悟在于合乎生命之道。中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体的认识无不以“象”的生命符号学来达意,而蕴涵着“神化”、“明道”之理。它反映着医家在对待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生命关系时,能够自觉地借助取象思维进行创造性活动,成为实现人安身立命的手段,这便是“致用”。也就是说,中医取象思维是基于“真实关系”符号之上的认知模式,有着对于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的不同阶段的认识,理性和直觉所起的主导作用虽然各有不同,但可以互补。

同时取象思维所蕴涵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符号学概念,是以直觉判断和理性思辨相结合的形式来对生命之道的探索及对生命健康的追求。

2.1取象思维以整体动态为原则

关于生命感悟,中国古代先民是立于宇宙生命符号系统论之上,通过经验考察把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因而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作为联系的、整全的知识来看的。中医学是把阴阳、五行、血气、脏腑、经络等看成整体关系存在的,不仅解读着人体的存在,而且还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一个取象思维中系统关系的存在。中医取象思维把人体置于人与自然关系之中,具体化为人体的阴阳、五行、气等的运行变化的整体性和开放性,体现着人的生命整体动态的质性。换言之,中医取象思维所蕴含的生命信息流既是一种现象,又是一种过程,是在过程中彰显生命本质的,并表现为人体身心与外在环境相协调、相一致的生命本质关系。同时中医学提供了医家把握这种本质,遵循着生命存在的整体性与变动性、时间的方向性与空间的交互性、诊断的辨证性与治病的灵活性等相合的基本特征,来科学地认识人体生命存在。

中医取象思维体现着认识生命是一种过程,即动态的认识过程。中医认识生命过程是把人体放在一个有机体的互为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中进行的,从藏象学的角度看,中医是以脏腑为相对稳定“单元”的考察对象,“单元”之间形成相反相成的力量或趋势,并不断地反映出多层次相互作用和得以信息反馈。它类似于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提出的“过程哲学”,而蕴含着“机体论的出发点是事物处在互相关联的共域中的体现过程”,具有整体动态性思想。这是一种生命整体生成论符号学思想,注重关注生命活动的延续性与系统联系的动态性,强调认识生命的取象活动是动态的和有机联系的。对于医家而言,取象思维过程体现的就是一个联系的、能动的、创造的表现形式。

2.2取象思维以“神”为要旨

中医取象思维的过程不仅仅在于把握有形的“人体”,还表现为掌握生命符号的形而上的“神”。何谓“神”?《素问·八正神明论》对“神”做如下定义:“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里所言的“神”,正是通过取象思维而获得的直觉,带有“顿悟”\\(若风吹云\\)与“灵感”\\(慧然独悟\\)的性质。此处的直觉不同于感性认识范畴的“直观”,而是一种超越于理性认识过程的“认识”;它虽然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和数理演绎,但以意象的形式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人体的本质。这是从心神出发感知人体功能,主动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能够达到“通神明之理”\\(《素问·气交变大论》\\)的状态,是中医取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因此说,取象思维在中医学中表现为形与神、气与神等的统一关系。形神相即,形亡神灭,表明形与神辩证统一;气乱则神乱,反之,神乱则直接导致气机的紊乱而使人得病,反映了气与神的辩证协调关系。中医治病“必先治神”,“静意视义”,“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素问·宝命全形论》\\),如此才能“外内相得”,见其“神机”而发则必中。也就是说,能够知“神”,便是领略了生命质性,不过要由具体的过程来显现而已,表现为不依赖严格的逻辑推理形式的可感悟的、自由性的行动。在此过程中,医家通过提取生命之象的共相特征,而赋予其一定的“意义”\\(包括属性和功能\\),上升为“领悟”的境地,这便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必然历程之一。

2.3取象思维以体道为境界

“道”是中医的核心符号。体道就是在整体思维方法的指导下,用直觉的方法直接体会事物的存在,是凭依模糊的直觉感悟到事物的整体形象。中医对于人体的把握更多建立在宏观、整体的取象思维基础之上,从而展现出“恍惚之数”\\(《素问·灵兰秘典论》\\)的模糊性思维。必须承认,这种模糊性是建立在人的直觉感悟之上的对于生命的整体把握,是以一种体认的方式来获得人体存在的内在联系的。它注重对于生命的整体辨识,不必讲究结构的清晰。中医学藏象理论就是基于对人的临床观察和经验积累基础之上,经过大胆想象、体悟和创造———“暗箱”操作形式,形成有别于西方近现代医学的独特理论。这一理论反映的是人体五大脏腑功能系统间复杂的、非线性的多因素、多维度联系,有着一种动态而复杂的五大功能系统构成的藏象功能关系网络。

因此,取象思维是体现于经验基础上的体道悟神,在忽略某些细节的情况下反而会使得整体的把握更加整全。而且模糊之象还能激发想象力,促进医者的创造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藏象这一直觉的特征,才给医家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当然中医学理论假说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倡导通过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从而实现理论上的去妄存真,中医学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因而从取象思维的角度把握形而上的道,可以通过医道更为全面地认识人体。对于医术而言,往往需要边思考边操作,而对于医道而言,则往往需要\\(其动作、神志\\)处于直觉状态\\(如神全之态\\),而超越于一般操作之上。此过程表现为医道虽不能脱离医术,但医道更具有领悟的张力和自由度。

总之,中医取象思维是讲究生命符号和生命过程论的,在尊重人体的整体样态之上强调体道的非“解剖学”意义上的诊疗活动。因此,基于取象思维之上的中医学是拥有着特定的符号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境界追求的,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医学体系的独特符号方式,而且反映了中医文化精神特质,拥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精神风貌和境界追求。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3.
[2]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何兆武,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14.
[3]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6.

综合排序
投稿量
录用量
发行量
教育界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广西出版杂志社

国际:ISSN 1674-9510

国内:CN 45-1376/G4

级别:省级期刊

中国报业

主管:中国报业协会

主办:中国报业协会

国际:ISSN 1671-0029

国内:CN 11-4629/G2

级别:国家级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部和...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国际:ISSN 1002-8536

国内:CN 11-5936/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建筑与装饰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1009-699X

国内:CN 12-1450/TS

级别:省级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2096-2908

国内:CN 12-1451/N

级别:省级期刊

财经界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国家信息中心

国际:ISSN 1009-2781

国内:CN 11-4098/F

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在线投稿系统
上传文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文件
18年国内外学术服务,发表国际文献请认准藏刊网官网

资深编辑团队

专业设计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极高

企业信誉保障

对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众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正规刊物承诺

无假刊!无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网提醒您

1.稿件将进入人工审稿阶段,审稿后会有编辑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2.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现象影响您的发表,请勿再投他刊

确定

投稿失败!

藏刊网提醒您

由于网络问题,提交数据出现错误,请返回免费投稿页面重新投稿,谢谢!

确定

藏刊网收录400余种期刊,15年诚信发表服务。

发表职称文章,覆盖教育期刊、医学期刊、经济期刊、管理期刊、文学期刊等主流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